瀏覽次數:次
品牌浪潮中,什么樣的營銷方法才是最有效的?
每隔一段時間,業內流行的營銷方法論就會出現“風口型”轉變,這也讓不少營銷人眼花繚亂:
2009年后是微博興起的階段,微博的花式熱點海報的制作方法受到關注,不少品牌都在微博上寫起了段子;
2013年以后是微信公眾號的刷屏期,腦洞文、雞湯文、條漫等傳播內容都先后風靡過一陣子;
2016年左右是H5風靡的時期,品牌又開始爭相做起了H5傳播;
2018年后又先后迎來社交裂變、私域流量走紅、短視頻風口、直播帶貨風口……
同樣,業內流行的營銷方法論,也從熱點海報制作、新媒體文案,一路轉變為直播帶貨方法、私域流量搭建。
時常有朋友私下問我,目前什么樣的營銷方法才是最有效的,事實上,問出這個問題落入了一個不少營銷人普遍會進入的誤區——重要的不是問什么營銷方法最有效,而是問你品牌的用戶適合怎么去做營銷。
我們天天口頭上說用戶思維,但真正讓用戶思維融入團隊行為,其實并不簡單。說與做之間,往往還隔著很遠,無法知行合一是大部分人的通病。
中國幅員遼闊、市場上的用戶層級眾多,幾乎每一種營銷方法都能找到針對性的人群受眾。你以為H5已經過時了,事實上它在一些下沉市場中依舊非常奏效,明明打開圖片更加方便快捷,但依舊有眾多用戶喜歡把圖片做成相冊展示,他們認為相冊的形式就很炫酷。
再比如說,十多年來市場上不斷有營銷人表態說定位理論已死,葉茂中那套玩不轉了,但事實上,近幾年依舊出現不少知名的“定位型”營銷案例。因此,如果是作為營銷人員,不用去糾結營銷方法的是否前沿,而要關注用戶的行為偏好,從而使用針對性的方法。
新的方法論可以打開營銷思路,但沒必要生搬硬套,至少在營銷行業中,并不是新方法就一定奏效,也沒必要迷信某個品牌營銷大師。這也是許多營銷從業人員“過分努力”但收效甚微的原因。
很多年前我就發現,世界上是有時光機的,現在的三四線城市狀態,其實就是一二線城市的數年前,后來我發現軟銀的孫正義就提出過一個投資行業的“時光機理論”,意思是不同國家和行業的發展是非均衡的,那發達國家的行業模式套用在發展中國家的行業中,往往就能夠投資成功、看到未來。
大概一兩年前,曾經跟一位營銷行業的前輩交流,他有個觀點給我印象很深:
服務頭部品牌往往限制很多,其實并不是業內廣告人樂于服務的,最有潛力的反而是二三線城市的一些企業,他們產品質量非常優秀,但是就是缺乏品牌化運作和營銷思維,導致企業發展受限,非常可惜。能幫助這類品牌成長,是乙方營銷人非常希望做的事情。
01 市場的成熟會經歷“夫妻店-品質化-山寨化-品牌化”的各階段
鄉鎮地區(四五線城市)的線下實體店往往都是以夫妻店、雜牌店的形式出現,店里的商品幾乎都沒有品牌(除了米面糧油這些民生類產品),街上也幾乎找不到品牌店。
當然這很好理解,鄉鎮區域的消費力不足,品牌渠道拓展的成本很可能超過收益,導致品牌無法下沉下去,另外,鄉鎮地區幾乎是熟人社會,且本身商品供給就不多,用戶的購買行為大多通過熟悉的店鋪老板完成。
小城地區(大概三四線城市)的線下商業可以看到少量品牌店面,但也有很多掛著品牌logo的經銷店和山寨店。不少品牌渠道下沉確實比較厲害,除了OPPO、VIVO這種下沉巨頭、專攻下沉市場的一些服飾品牌外,還有零星諸如方太、飛鶴之類的高價品牌。
事實上,三四線城市的產品已經可以說具有一定品質感了,產品在質量上問題基本不大,有意思的是,三四線城市街頭的人,已經能看到不少人在穿“潮牌”,可能是山寨A貨產品。也就是說,三四線城市的用戶,已經在從追求產品質量轉化為追求品牌溢價。
中城地區(二線偏下,及三線城市)市中心的狀態,其實與一線城市次中心的狀態比較接近。
如果不看線下門店的品牌分布情況,可以說一二三線的城市差別并不算大。但商場中的品牌,大多依舊是本地雜牌(盡管裝潢還不錯),餐飲品牌倒是已經有洋快餐、火鍋連鎖、網紅奶茶店等品牌入駐,且中心商場均頗有人氣。
也就是說,已經有行業(通常是餐飲行業)實現了一定的品牌化,其他行業的品牌化也在進行中。在我們看來,這類二三線城市正在品牌化的前夜,人群消費力充足,已經迎來品牌市場機遇的爆發。
總而言之,我們直觀上認為,二三線城市目前擁有巨大的品牌化紅利,消費力依舊有待挖掘,值得許多品牌重視這部分市場。
02 互聯網抹平了時間差、二三線地區將孵化大量新品牌
在我所到的幾個二三線城市里,不僅用戶消費力較高(因為人們通常有一定閑錢),而且物價消費水平并不算低,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品牌化帶來的結果。同樣是某品牌的一杯奶茶,一二三線城市的售價差異并不明顯,但依舊有不少用戶排隊購買。
另外,在品牌審美和品牌偏好上,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也并沒有明顯的差異,短視頻等互聯網的手段,已經實現了品牌化的用戶教育,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“時光機器”的時間差。
但二三線城市的人口數量、市場容量,顯然是遠大于一線城市的,我們也可以發現,近年來不少的“網紅品牌”都起源于二三線城市,而非一線城市。比如喜茶起源自江門,三只松鼠起源于蕪湖,周黑鴨、良品鋪子起源于武漢,茶顏悅色也駐扎在長沙……
我們認為,以中國現在的供應鏈配套的發達程度,二三線城市會爆發各種新消費品牌,二三線市場是最佳的品牌孵化地。正如我那位前輩說的,二三線地區中的不少品牌產品質量極好,但就是不被區域外的大眾所知道,一旦有品牌化的助力,很可能會迎來爆發性增長。
03 現有品牌普遍趨向下沉,高端品牌出現空位
這個話題我們以后或許會專門再寫文章來分析,這里先簡單說說。在十來二十年前,阿迪耐克(甚至安踏之類的品牌)就可以算是大眾心中的高端服飾品牌了,但如今這些品牌顯然已經承接不了“高端”這個詞了。
當年正是國際品牌初進國內,國內整體品牌也處于去山寨化階段,營造了阿迪耐克這類國際品牌的“高端光環”,但隨著大眾消費力的提升,越來越多人穿上了阿迪耐克(也有山寨盜版的因素),品牌光環也就褪下了,品牌祛魅了。
這個進程其實也與二三線城市、當下高端品牌面臨的情況相似。隨著下沉市場消費力的激活、下沉市場商業品牌化的推進,今天的許多高端品牌將會不斷祛魅,變得不再有“高端光環”,這同樣也意味著,高端品牌會再次出現空位,這也是一大商業化機遇。當年阿迪耐克不再“高端”后,潮牌服飾便搶占了高端服飾的品牌空位,這是一個道理。
也就是說,消費升級的進程是全面多維的,二三四線城市有本土企業品牌化的機遇,一二線城市也有高端品牌占位的紅利,甚至有創造新用戶需求的空間。總體上看,我們認為今天的中國市場,至少對于消費品行業而言,機遇依舊是巨大的。
總而言之吧,中國市場相對特殊(中國市場和穆斯林世界市場可能是全球最特殊的兩大市場),不同區域、不同市場的發展階段不同,這也帶來了大量市場紅利,以及多元的營銷方法論。作為營銷人,需要采用適合目標用戶特質的營銷方法,作為管理者,則要抓住大的商業趨勢機遇。